2017年,智能手机正式进入全面屏时代,但指纹识别软硬结合板小编也看到了问题:前面板放不下已经用习惯的前置指纹,不得不移至背面,显示区域的屏幕下指纹成了热点方案。
屏内才是终途 手机指纹识别技术大揭秘
屏幕指纹一经推出,很多朋友都在感叹它的神奇,却少有知道其工作原理的。当然还有个最重要的问题:屏幕指纹会碾压面部识别东山再起吗?
这些年我们看到的指纹识别位置
生物识别的实现过程其实都大致相同,普通的手机指纹系统包括指纹识别Sensor、特征提取匹配模块、特征模板库、应用软件。指纹的验证可分为两步,首先是提取待验证的指纹特征,然后将其和指纹模板库中的模板指纹进行相似度比较,相似度达到要求时便能实现解锁。
简简单单的过程,经过设计后却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方案。就拿位置来说,传统的指纹识别位置就有三种,加上前不久刚刚发布的屏幕指纹共有四种:背面指纹、侧面指纹、正面指纹、屏幕指纹、
而指纹识别形态,却不是仅有位置差别那么简单。
除了位置 指纹识别还有很多讲究
大部分人印象中,指纹识别除了位置,貌似也没什么差别。但事实上,市面上已见的指纹识别千差万别。比如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可按压不可按压。
除了按压不可按压,指纹识别表面盖板也是颇有讲究的。我们见到的传统指纹识别大概分为四种盖板方案:镀膜、玻璃、陶瓷、蓝宝石。成本上说,镀膜最低,蓝宝石最高。但四种方案,却不仅仅在于成本的差别。
其实电容式 超声波和光学才是未来
屏幕指纹与面部识别相比 哪个才是未来?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问题。从技术上说,目前两者针锋相对,面部识别有iPhone X的3D结构光,指纹识别有vivo的屏幕指纹,两者在识别速度上相近,使用体验上也各有胜负。
但从使用场景来说,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需不需要接触。面部识别为非接触型识别,可以实现无动作解锁,比如可以用于应用锁的无缝隙解锁;不同于智能家居,手机攥在手里使用,就会有指纹接触,而且对于支付来说,接触性识别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