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向媒体展示了由该局研发的国内首款激光炮清障无人机。软硬结合板可在无人机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此次研发的无人机“小分队”共有三个机型:负责清障的轻型激光“战斗机”、 长航时超视距“侦察机”和落地线清障“登陆飞艇”。它们分别担任输电导线上的轻型障碍物清理、远距离自动侦查故障,以及长航时清除大型障碍物的重任。
据了解,作为国内首个配置“激光炮”的无人机,其攻击的对象为输电导线上的风筝飘带、塑料薄膜等轻型外飘物。该机型的“激光炮”采用无需水冷高功率密度激光发生器,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击毁”外飘物。
“长航时超视距‘侦察机’,巡航图传距离超过4公里。”项目负责人介绍,该机型可自动识别输电线路六成以上典型缺陷,是输电人的“千里眼”,配合深圳供电局提出的网格化无人机巡检模式,可将线路巡视工作量大幅降低50%,使得巡线管理更加精益高效。
“‘登陆飞艇’主要清理更加难缠的‘对手’。”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表示,该无人机自地面起飞后,可通过第一视角摄像头靠近线路,落线后启动滚轮行走至障碍物附近,使用加热电阻丝在30秒钟内清除燃点在500摄氏度以下的障碍物,而人工停电作业则需要5—8小时。
据了解,这三架无人机各司其职,组成的“铁三角”可将传统人工停电作业的5-8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上述无人机配备了缺陷自动辨识、双目识别系统等黑科技,普通人员只需3次左右集中培训即可掌握,实用性、易用性、安全性在无人机电力行业应用领域处于全国领先,目前已获授权专利1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