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雷达线路板厂了解到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
我们也即将迎来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
回眸2014-2022
每一次庄严的纪念
都是一次对记忆的唤醒
对和平的期盼
公祭日的由来,
不能忘却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在这样特别的一天,请你告诉孩子,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南京经历最黑暗的六周,
不能忘
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没有抵抗能力的无辜军民,整个过程还伴随着奸淫、掠夺、焚烧和破坏。
文化古都遭受了史上空前黑暗的六周。期间,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无数财物被掠夺。
南京城30多万无辜生命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
“万人坑”“杀人比赛”等惨无人道的罪行都在期间犯下。30万这个数字,仅是南京大屠杀中的死亡人数,不包括受伤的人。
他们会老去
但记忆永不磨灭
夏淑琴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代表。
9年过去,94岁的她渐渐老去但依然精神矍铄。她的人生如同厚厚的一本书,记录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是时间的证人。
△夏淑琴
“伫立一分钟”
刻入城市基因的庄严
新街口是南京最繁华的市中心。
9年过去,它像一条流动的河,每年12月13日上午10:01停滞的一分钟,是刻入城市基因的庄严。
每当警报在南京上空响起,新街口、城市花园、遇难同胞丛葬地,甚至在办公室、在教室,放下手中的一切,为死难同胞“伫立一分钟”,已成为越来越多南京人的习惯。
△南京·新街口
咚、咚、咚
江东门永不停歇的钟声
和平大钟静静地矗立在纪念馆公祭广场上。
9年过去,作为国家公祭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平大钟那三声深沉悠远的钟声都会传遍全国,激荡起全球中华儿女胸中的爱国情。
如今,和平大钟在每个开馆日的清晨都准时响起,被亲切地称为“江东门的钟声”。
△国家公祭仪式撞响和平大钟
电路板厂讲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当年建议设立“国家公祭日”的
提案人赵龙和邹建平
关于提案初心
他们这样说……
700字提案,49位委员联合签名
2005年3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首次提交了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
时隔18年,赵龙回忆:“当年提案,一是出自一个中国人的良知,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大罪,30万中国同胞死于日军铁蹄下,这是我们国家之殇民族之痛,深深地伤害了我们民族自尊心。所以我想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去做一点什么,才能对得起民族。二是出于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我是工作生活在南京的全国政协委员,我觉得我更有责任也更具备条件向国人呼吁,向高层进言,我假如不作为,更待何人。三是出自一种人文关怀,尊重人尊重生命。南京大屠杀历史铁证如山,是二战期间三大惨案之一,但是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规格规模当时还比较有限,跟本身的历史意义和警示作用不相匹配。我觉得应该来写提案。”
赵龙回忆,提案为手写,只有不到700字短文,题为《关于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建议》。在提交前,他在政协小组会上,把提案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大家做了通报,结果有49名政协委员联合签名。提案公布以后,海内外许多媒体纷纷采访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当时提案没有很快通过,但赵龙坚定地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7年后再建议设立“国家公祭日”
继赵龙后,2012年3月10日,时任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建议案,建议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活动。这是时隔7年,再次将“国家公祭日”提上全国两会的议题。
2012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5周年,日本右翼势力还在不断歪曲和抹杀历史,不断出现当年2月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错误言论,极大地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邹建平觉得,应该在两会提出建议,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层面的悼念遇难同胞活动。
按照规定,提案要找至少30个代表签字,大家非常踊跃,很快就签好了字。提案提交上去后到2014年,江苏省人大办公厅工作人员打电话通知他,“‘说全国人大电报告知,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提案已被采纳,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上讨论,请你列席。’当时我心情很激动。”几天后,邹建平去北京参加会议,针对这份提案,大家都非常支持,最终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HDI厂讲
12月13日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
让我们一同祈愿
南京,安
世界,安
来源:南京发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