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2019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2019)已然落下帷幕,不少车厂在展览上纷纷推出创新产品,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车辆中人机交互界面的转换。传统的“按键式”操作界面随着自动驾驶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升级,部分厂商推出中央触控屏来代替传统按键,完成更加智能化和便捷的人机交互。
从按键到触摸屏升级
在2019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2019CES)上,南京知行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拜腾推出一款新概念车BYTON M-Byte,一块8英寸的中央触控屏位列在车身的主驾与副驾之间,驾驶员以及前排乘客可以通过这块屏幕对车辆进行操控,达到共享全面屏的功能,乘客与驾驶员可共同享受方向盘触控屏的交互体验。此外,坐在后排的乘客也可以将娱乐系统分享在共享中央触控屏上。
仪表盘、中控信息以及副驾娱乐系统的功能都可以通过中央触控屏实现,支持点击、平移、多点触控等多种操作。在中央触控屏基础之上,拜腾增加了多种交互方式,例如语音控制、物理按钮控制、脸部识别、手势控制等。众多智能化交互方式的增加,使得车内每个成员都可以与行驶的车辆进行互动,享受智能化的人车交互体验。
据汽车HDI厂了解,拜腾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戴雷表示,拜腾在南京的工厂建设和试制样车测试都取得了扎实的进展。在CES上,拜腾公布,BYTON M-Byte车型计划在今年实现量产,量产车型将于概念版本的基础之上稍作修改,方向盘显示屏略作调整,从8英寸缩小至7英寸,位置也发生变化,驾驶员可以十分轻松地通过手势与汽车以及48英寸的大屏幕进行交互。
无独有偶,奔腾汽车也早就推出全新的屏幕化人机交互系统——Mercedes Benz User Experience。但是该系统的大型显示屏只能用于E级车型。但是市场上很多A级车,已经开始配备其他显示屏。
奥迪车厂将屏幕安装在了车身顶部。2019CES上奥迪带来一款LUX(Light Urban experience),通过车辆顶部的大屏幕,可以与车辆周围的行人进行沟通。
人工智能推动交互界面变革
拜腾的中央体验屏改变了传统的按键操作界面。自动驾驶车辆的到来,将按键操作用户界面逐渐升级,结合人工智能等新势能,在保证汽车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人脸识别、手势操作以及其他的一些人机交互。
屏幕化或将为驾驶员带来方便,但是与此同时,“大屏幕是否会对驾驶员造成困扰”成为了业内人士争论的重点。拜腾表示M-Byte车辆上的中央触控屏已经加入随环境变换自动调整明亮度等功能,确保不会对驾驶员造成干扰。
从传统的按键式人机互动操作界面变成了触摸屏,人工智能的作用不容忽视。“AI也可以叫做机器学习,其实这两个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同一件事情,不断地被应用于不同领域,尤其是在汽车领域非常明显,因为这使得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和安全。”Synopsys董事长兼联席CEO Aart de Geus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的采访中曾说道。
车载娱乐系统越来越复杂,语音控制、物理按钮控制、脸部识别、手势控制等智能化操作的增加使得制作商不得不越来越谨慎和严格。“车载娱乐系统不得不进一步细分化、个体化,而且从设计之初,就要把安全当做重中之重。” Aart de Geus说。
安全是变革的重心
汽车,尤其是近期越来越火的自动驾驶,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谈论的重心。在此次CES2019上,去“键盘”的变化趋势已经初见端倪。在很多的车型上,屏幕化发展代替传统按键,并加以智能化对接,以图增加驾驶员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灵活性,为驾驶带来乐趣。但是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在享受便捷性的同时,保证车辆智能控制的安全性。
屏幕芯片中加入AI技术、神经机制等算法,需要芯片制造厂商提供非常复杂和快速的设计,一方面需要对软件的安全进行把控,另一方面也需要对硬件进行相关测试。在软件安全方面,车联网、5G通信、UI人机界面、交互系统等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成为核心竞争领域。在硬件方面,在保证芯片体积更小、耗能更低以及运行速度更快的前提下,进行电子安全检测成为另一大挑战。“近几年,汽车芯片数量的增长非常迅速。有些高端汽车制造商公开表示,他们80%的创新都来自于半导体。因此,现在一辆高档汽车内部可能含有多达1万个芯片。当汽车中使用了如此多芯片的时候,即使故障率只有百万分之几,也意味着维修将极为频繁,同时,也将极大地影响汽车公司的保修成本、责任风险和客户满意度。因此,汽车制造商正在推动各自的半导体供应商提升质量并达到小于百万分之一的缺陷率。” KLA-Tencor战略合作高级主管Jay Rathert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