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属性
微信本身就是一个社交软件,在设计的时候会注重考虑用户的社交习惯, 说的明白一点就是用户在实际使用现金的过程中的真实行为。
比如:
有一天, A和B一起吃饭,B掏的钱,A当时没有现金。第二天,A要还给B100块钱,但是B可能会想,不就是一段饭吗?算了,我请了!
那么可能的结果:
1)B不接受,让A下次请。
2)B接受,转到自己的钱包。
这两种结果,想必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从产品的设计上,是什么逻辑呢?电路板厂小编觉得是微信要求:微信转账更希望实现自然、真实、逻辑顺畅的场景,微信的功能要贴近现实。因为微信不是简单地做一个支付功能这样就行,而是要用干净的社交环境来做真实的支付,真实场景是张小龙和马化腾着重强调的,这很腾讯!
对于付款方来说,每一次的付款成功,必须要有支付的成功反馈,并且要提供一条付款消息给收款方,就是现实中掏钱出来递给收款方,让对方看到,让对方听到你在说要给他钱。
对应的收款方对于钱的态度是收或者不收还是超过一定时间的退还,也要提供一条消息给到收款方,也是掏出钱后,对方做出的决定反馈,我拿着钱,还是推回去,还是说当时在想别的事先接受再找个机会换回去。
不过想到这来,微信支付是否会更新出付款方可以撤回一笔转账的功能?在收款方没有收的情况下,就像微信信息一样,发出2分钟内可以撤回,也是真实的场景。同时如果有这样的设计,也会出现,你当着人家面把钱掏出来了,再拿回去,都太尴尬了,除非你是故意的。。。
对于收款方来说,收到付款方的付款消息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收、拒绝,如果假装没看到,超时要退回到银行卡的到账时间,怎么办?这不是微信能够设计出来更不是腾讯可以决定的。
设计拒绝的原因不在乎,你的钱,我不想要或者这笔钱我不应该要!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太注重设计场景和理论了,线下不拿,是因为面子,我能看到你的脸,而且能够感受到情绪,出于各种原因,自然会做一番推诿。但是线上不一样啊,真金白银,我让家人收也行啊,反正你又不知道。而从支付工具的先入为主看,支付宝因为做的比较早,用户都是熟悉了支付宝的支付习惯,只要钱转过来了,就行,根本不知道还要多一个“确认”的动作。微信的真实场景设计出发点在用户的真实习惯和同类工具的不同支付步骤前,能够得到认可?还是微信一定要扭转用户的支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