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市场已逐渐进入成熟期,增速明显放缓,因此软硬结合板小编想着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用户换机需求,应该就成为了手机厂商们的共识了。
虽然近一年来,曲面屏、全面屏乃至折叠屏等成为了智能手机行业新的突破口,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曲面屏、全面屏、折叠屏更多的只是外在表现,在形态方面进行了升级。在内在的更深层次用户体验上,智能手机仍需要新的出路。人工智能或许是好的方向,但本身尚不成熟,在软硬结合板小编看来,厂商在现阶段不宜盲目跟风。
人工智能或引领手机行业新时代到来
得益于正确的方向以及发展迅猛的科技,近两年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几乎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不管是谷歌、苹果、三星,还是国内的BAT以及华为、360等公司都在这方面达成了共识。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目前科技行业的风口,而智能手机作为与人们的日常需求息息相关,且与人们形影不离的设备,智能手机正在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大应用方向。
当AI与智能手机相结合之后,或许就是不仅能为智能手机行业本身带来创新变革,乃至形成自身的“智慧”生态,也将推动整个人工智能的落地与普及,更将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再加上三星、苹果、华为等主流手机厂商的在背后的共同推动,一场由AI手机掀起的革命性大战或将打响。
需要注意人工智能手机技术门槛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本身有着相对较高的技术门槛,同时需要考量手机厂商软硬件综合能力,背后则要依托大数据。
AI手机似乎正在从AI算法应用于系统优化逐步向占据核心处理器“高地”发展。而没有自研芯片能力的国产手机厂商们,估计还将在其它方面,如全面屏混战中继续鏖战,同时等待高通出手集成类似NPU单元模块。由此可见,AI手机的研发不是一般手机厂商有能力做到的。
手机厂商不宜盲目跟风,滥用概念
由于AI手机目前并未有相关标准,因此手机行业或不可避免地陷入人工智能概念混乱的局面。
目前可见的“AI功能”,主要处在简单应用层面,或者可以实现智能节电、定位以及优化手机运行等,目前有的打着AI旗号的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只是人工智能技术一些较为基础的应用。
较为普及的是语音助手功能。目前手机厂商大多将语音识别作为切入点,积极布局。然而不少打着语音交互AI旗号的手机产品,其只是从交互的方式上做出了一些改变,从手动指令操控升级为语音指令操控,并没赋予延伸能力,如语言学习等。
值得一提的是,与全面屏等直接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设计不同的是,AI是属于深层次的技术,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居于幕后为消费者提供创新体验。但从目前来看,由于目前部分消费者对于AI缺乏较深层次认知,一些厂商便将所谓的AI置于台面上,将其以卖点的形式推介给了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跟风概念的营销手段短期或许没有问题,但长期来看却有可能因体验等方面的问题透支消费者信任,同时也会影响消费者人工智能技术的印象。
因此,虽然AI是不错的发展方向,但技术尚不成熟的前提下,厂商不宜盲目跟风炒作,一步一个脚印切实做好产品,才有可能突破增长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