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厂小编看到A股集成电路板块25家公司的2017年度半年报全部已经披露完毕。2017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板块24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67%;营业利润18.2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39%;归母净利润20.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15%;归母扣非净利润14.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6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0.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99%;每股收益(期末股本摊薄)0.16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98%;ROE(扣非、摊薄)为2.81%,较上年同期增长5.24%。
点评:
营收增速趋于平稳,多因素驱动,行业基本面中长期或平稳向好。2013-2017年,板块中报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2.82%,18.13%,13.46%,60.04%和32.67%,从2016年的高位回落,趋于平稳。
驱动因素方面,需求侧,中国具全球最大芯片需求,自给率不足三成,发展空间巨大;政策面,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持续推进产业发展;资金面,国家和各地方相继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技术面,大陆发明专利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尚有差距但进步明显,AI技术有力驱动。
综合以上方面来看,我们认为行业营收在中长期很可能将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板块毛利率稳中略降,行业分化明显。2013-2017年中报, 板块毛利率分别为26.39% , 26.62% , 28.67% ,22.10%和21.61%,近两年基本稳定在20%左右,今年略有下降。这可能与行业竞争加剧,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及芯片价格下滑有关。若成本端和技术研发等没有明显进展,毛利率可能较难出现普遍性的明显改善。
从个股毛利率中位数来看,2013-2017年分别为36.92%,36.46%,36.18%,28.47%和40.08%,说明部分企业的毛利率于今年中报有所改善,且行业内分化效应明显。
管理费用及所得税率逐年下降。2013-2017年,板块销售费用率基本稳定在2%,管理费用率自2015年中报的15.22%连续两年下降,今年中报为11.37%。
板块的负债率在近五年内基本呈上升趋势,2017年有所回落,中报负债/权益为0.75(低于IT 行业1.11 的水平),但财务费用率自2015 年中报的0.22%起逐年上升,目前为2.50%。一方面,这可能与汇率波动相关。另外,从中位数看,行业财务费用率在近五年中都是负值,说明行业内存在分化现象,部分企业负债率低,现金流充裕。
2013-2017年,板块中报所得税率分别为14.45%,13.05%,16.50%,16.04%和12.63%,自2015年中报起,所得税率逐年降低,这可能与税收优惠政策有关。
利润改善明显,增速近五年中最高。2013-2017年,板块营业利润增速分别为64.30%,23.59%,21.23%,-28.26%和83.3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17%,13.96%,24.27%,8.82%和41.15%。2017年板块利润改善明显,增速为近五年中的最高值。
我们对利润改善突出企业的财报进行分析,发现成本控制和投资收益是其原因中较重要的两方面。投资收益的持续性可能不易维持。成本方面,板块毛利率的下降和中位数的提升说明成本端并没有出现普遍性的改善因素,而是部分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经营现金流改善,四季度或将进一步好转。2013-2017年,板块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分别为:7.05%,7.76%,13.23%,7.97%和11.35%。自2015年中报的高点回落后又逐年改善。
经营现金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效应。具体地,从过去五年看,经营现金流净额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四季度最高。因此,四季度经营现金流很可能进一步改善。
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率基本平稳。过去五年中,板块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基本保持平稳,2017年中报为2.57次,高于IT 行业的2.19次的水平。过去五年中,板块的存货周转率在2016年明显提高,2017年稳中稍降,为2.47次,与IT 行业2.48次的水平基本相当。
部分公司注意到经营中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并在公告中称将提高管理水平或经营效率。